文/历史勘探社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
90年代,在婚后的刘思齐和丈夫杨茂之,带着四个儿女拍下了一张罕见的全家福,照片中身着带有花卉图案深色上衣、戴着眼镜的女士是刘思齐,她旁边穿着花纹上衣的男士是她的第二任丈夫杨茂之。
刘思齐经历坎坷,她与毛岸英曾有过一段婚姻,毛岸英牺牲后,刘思齐在生活中慢慢走出悲痛,后来结识了杨茂之。
杨茂之是一名空军飞行员,为人正直稳重,他和刘思齐结婚后,二人相互扶持,共同组建了家庭,育有子女,携手走过了许多岁月。
在抗日战争年代,许多真挚的革命情谊至今仍是我们处理情感问题的典范,虽然战火纷飞的环境艰苦,却能让一个人迅速成熟,倘若这种珍贵的情感一旦失去,将会让人怀念一辈子。
刘思齐和毛岸英的爱情只持续了短短一年,毛岸英去世后,刘思齐长时间难以摆脱失去爱人的悲伤,他们之间的感情究竟有多么深厚和甜蜜呢?
提到毛岸英,很多人都耳熟能详,毕竟他是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的儿子,在众多讨论毛岸英的场合中,除了他的家庭背景,人们常常谈论的还有他取得的成就。
关于他的情感经历,外界很少提及,这主要是因为他与妻子刘思齐共同生活的日子太过短暂,两人相守的幸福时光,满打满算也不过短短一年。
刘思齐出身于革命家庭,她的父亲刘谦初为革命献出了生命,母亲张文秋与毛泽东主席并肩战斗过。
这样的家庭环境,让刘思齐从小就耳濡目染,对革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,不过,她的童年并没有想象中安稳,由于父母投身革命事业,经常四处奔波,刘思齐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。
早在刘思齐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之前,毛泽东就和张文秋开过一个有趣的玩笑,他半认真半打趣地说,要是张文秋生的是个女孩,那将来一定要让两家的孩子结为夫妻,这番话足见两人交情深厚,情同手足。
毛主席不仅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缓解了张文秋的紧张情绪,还特意提出希望她多生女孩的建议,在大家普遍期盼男孩的时代,主席却与众不同,鼓励她多要女儿。
1934 年,刘谦初在济南不幸被捕,1939年英勇就义,父亲的牺牲给年幼的刘思齐带来了巨大的打击,但母亲张文秋的坚强给了她力量。
张文秋带着孩子们继续投身革命,辗转于延安等地,在延安,刘思齐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时光。
那里的生活虽然艰苦,却充满了团结向上的氛围,她和其他革命后代一起上学、劳动,逐渐长大,也就是在延安,她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他的家人。
当时,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,在延安学习和劳动,刘思齐和毛岸英的相遇,像是命运的安排。
两人年龄相仿,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 —— 都在革命环境中长大,都失去过亲人,共同的话题让他们很快熟悉起来,彼此之间渐渐产生了好感。
毛泽东和张文秋看着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,也十分欣慰。
1947年3月,蒋介石派胡宗南部20万大军进犯延安,战火纷飞中,热恋的刘思齐随部队撤离,东渡黄河前往山西;毛岸英则跟随父亲毛泽东转战陕北。
残酷的战争无情地将这对恋人拆散,时光流转,直到1948年夏天,他们才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得以重逢。
1949年3月,他们跟随中央进驻北平,刘思齐转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继续学业。
同年10月15日,开国大典的喜悦余韵未消,毛泽东在中南海为已27岁的毛岸英操办了婚礼,见证了这段历经波折的爱情修成正果。
婚礼很简单,没有奢华的排场,毛泽东亲自为他们主持了仪式,还送给他们一件旧大衣,笑着说:“白天岸英穿,晚上你们盖,算是我给你们的新婚礼物。”?
婚后的生活甜蜜而温馨,毛岸英在中央办公厅工作,刘思齐则在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读书,两人虽然忙碌,但只要有空就会腻在一起。
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,1950年,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骤然燃起,毛岸英心疼妻子刘思齐,便瞒着她主动向组织请缨,毅然奔赴朝鲜战场。
彼时,刘思齐正因阑尾手术在医院休养,躺在病床上,毛岸英临行前匆匆赶到医院,眼神里满是不舍与牵挂。
他拉着刘思齐的手,一遍又一遍地叮嘱,要她好好照顾父亲毛泽东,还有弟弟毛岸青,说完这些,他便脚步匆匆地转身离去,只留下刘思齐满心的担忧与眷恋。
谁也没想到,这一别竟成了永诀,1950 年 11 月 25 日,美军空袭志愿军总部,毛岸英不幸牺牲,年仅 28 岁。?
按照毛泽东的叮嘱,周围的人都对刘思齐守口如瓶,严密封锁毛岸英牺牲的消息。
毛岸英早已在朝鲜战场英勇殉国,可毛泽东心疼单纯年幼、还在读书的儿媳,始终把这份悲痛深埋心底,不愿将噩耗告知她。
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得知女婿牺牲后,也选择隐瞒女儿,年轻的刘思齐毫无察觉,每次见到毛泽东,都会关切地询问有没有收到岸英的信,还疑惑岸英为何几个月都不来信。
毛泽东总是强忍着悲痛,装作若无其事,用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来搪塞,就这样“骗”了刘思齐整整三年。
毛岸英牺牲将近三年时,刘思齐才偶然得知这一残酷真相,那天,她不经意间看到一张照片,照片里的岸英身着朝鲜人民军军服,站在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坡上,那模样显然是初入朝时所拍。
刹那间,刘思齐什么都明白了,原来岸英是去抗美援朝了!可此时朝鲜战争都已停战,不少参战人员都陆续回国,岸英却永远留在了那片异国的土地上。
这消息如晴天霹雳,刘思齐只觉灵魂都被抽走,整个人瞬间瘫倒在地,哭得撕心裂肺、死去活来。
一旁的毛泽东,强忍着内心如刀绞般的悲痛,木然地坐在那里,脸上已没了任何表情。
在这极度悲痛的时刻,似乎少了些母性的温柔爱抚,悲痛便愈发浓烈,伤心也愈发深沉。
守在旁边的周恩来,满心难过却又忙碌不停,一边轻声安慰着痛不欲生的刘思齐,一边悉心照料着毛泽东。
很长一段时间里,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不吃不喝,眼泪流干了,嗓子哭哑了。
毛岸英牺牲后,刘思齐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,难以自拔,毛泽东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为了帮她缓解悲伤、摆脱噩梦,重新振作起来,便决定让刘思齐换个环境,送她去苏联留学。
就这样,刘思齐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,进入莫斯科大学攻读数理专业,在留学期间,毛泽东始终关心着刘思齐,不断鼓励她要坚强面对生活。
在毛泽东的悉心关怀与鼓励下,刘思齐渐渐从失去毛岸英的阴影中走了出来,她努力学习,顺利修完了大学全部课程,毕业后被分配到军委工程兵某部门工作。
时光匆匆,毛岸英牺牲已经11年了,刘思齐也从当年18岁的青春少女,迈入了30岁的而立之年。
这4000多个日日夜夜,她不知流了多少泪水,经历了多少个午夜梦回时的痛苦思念。
毛泽东十分焦急,他多次劝说刘思齐找个合适的男友,组建家庭,不能让她就这样为牺牲的岸英守寡,孤独地度过一生。
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将军得知此事后,向毛泽东推荐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副师级教员杨茂之。
刘震将军说,杨茂之也从苏联留过学,为人忠厚正派,随后,他还把杨茂之的相关材料给了毛泽东。
毛泽东仔细看过材料后十分满意,杨茂之30岁出头,身材高大、精壮结实,为人忠厚老实,人品可靠,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渔民。
毛泽东觉得杨茂之出身、经历都不错,政治上也十分可靠,便同意了这门潜在的婚事。
于是,毛泽东提笔给刘思齐写信,催促她结婚,之后,他又给亲家母张文秋写信说:“我托人给思齐介绍了一个朋友,我看此人不错,不知你的意见如何,如你认为满意,可介绍思齐见面,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感情,如两人感情成熟,委托你为他们举行婚礼。”
刘思齐其实和杨茂之并非完全陌生,早在1954年,一次中国留苏学生的集会上,两人就曾碰面,只是当时没有交流,此后也一直没再联系。
后来在毛泽东的牵线搭桥下,刘思齐和杨茂之开始交往,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了解,感情逐渐升温,1962年2月中旬,他们在缎库胡同举行了婚礼,正式结为夫妻。
在结婚前,也就是1961年12月31日,刘思齐前往中南海,将即将结婚的消息告知毛泽东,毛泽东听闻后十分欣喜。
结婚当天,毛泽东还特意让叶子龙送去300元钱,作为给刘思齐的陪嫁礼金。
婚后,刘思齐和杨茂之携手组建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,还养育了4个子女,在他们的悉心培养下,孩子们都勤奋好学,最终皆学有所成,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又美满的生活。
参考信源:
人民文摘——毛泽东长媳刘思齐的生活片段2011第1期
人民网-中国共产党新闻网——毛泽东劝儿媳刘思齐改嫁:是时候了2013年07月05日
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