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“自闭症”,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沉默寡言、行为刻板的孩子形象。然而,这一谱系障碍远比刻板印象复杂——从需要全天候支持的严重自闭症,到智力接近常人却社交困难的阿斯伯格综合征,个体差异犹如光谱般多元。本文将带您了解自闭症谱系的核心特征,以及高功能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异同,帮助更多人理解这群“来自星星的独特灵魂”。
一、自闭症谱系障碍:从“障碍”到“谱系”的认知升级
自闭症谱系障碍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 ASD)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、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为核心特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。其核心表现包括:
社交互动困难:难以理解他人情绪、眼神交流少、无法建立同龄友谊; 语言与非语言沟通障碍:语言发育迟缓、重复刻板语言、肢体语言贫乏; 刻板行为与兴趣局限:重复动作(如拍手)、执着于特定规则(如物品必须按顺序排列)、对特定主题(如列车时刻表)过度痴迷。展开剩余62%值得注意的是,ASD的严重程度差异极大:部分孩子可能伴随智力障碍、生活无法自理,而另一些则智力正常甚至超常,仅在社交领域面临挑战。
二、高功能自闭症:被低估的“隐形障碍”
“高功能自闭症”并非医学诊断术语,而是指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(IQ≥70)的自闭症个体。他们可能:
语言能力较强:能清晰表达需求,但对话常缺乏情感共鸣; 学业表现分化:在数学、记忆等特定领域可能超常,却在理解抽象概念(如隐喻、讽刺)时困难重重; 社交困境隐蔽:渴望交友却因“不合时宜”的言行(如过度分享兴趣、缺乏边界感)被孤立。由于外表“正常”,高功能自闭症者常被误解为“性格孤僻”或“故意捣乱”,导致心理压力倍增。
三、阿斯伯格综合征:天才与孤独的交织
阿斯伯格综合征(Asperger's Syndrome)曾被视为独立诊断,2013年DSM-5将其纳入ASD范畴。其典型特征包括:
社交笨拙但渴望社交:能理解基本社交规则,却难以灵活运用(如无法解读微表情、话题单一); 特殊才能与兴趣:在科学、艺术等领域展现惊人天赋(如爱因斯坦、牛顿被推测为阿斯伯格综合征者); 感官敏感或迟钝:对噪音、衣物材质等过度敏感,或对疼痛、饥饿反应迟钝。阿斯伯格综合征者常因“聪明却古怪”而被贴上“书呆子”标签,但他们同样需要社会支持与包容。
四、理解与共融:让差异成为世界的礼物
自闭症谱系障碍并非“疾病”,而是一种独特的神经多样性。他们可能不擅长眼神交流,却能洞察细节;可能不理解社交规则,却拥有纯粹的专注力。社会需要做的,不是“治愈”他们,而是提供包容的环境:用视觉化工具辅助沟通、尊重特殊兴趣、接纳“不同”的社交方式。
正如诗人艾米莉·狄金森所言:“我们并非在黑暗中迷路,而是在寻找光明。”当我们以科学认知取代偏见,以耐心陪伴替代指责,这些“星星的孩子”终将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【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】。
发布于:江苏省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